在约3万员工入驻的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,一列列红色小火车串起8个站点周边的百栋楼宇。搭车往来不同园区的华为人,多是年纪轻轻的理工男。可他们中,就有一位今年新入职的文科女。
华为小火车进站。徐瑞哲 摄
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2025届毕业生徐苏婷,加盟华为上海研究所,从事综合管理业务。这位苏州姑娘落户在位于青浦的公司公寓,“职住”并不远。而这专业跨度看似挺“远”的距离,被学校分批开设的微专业“拉近”了。这些主修专业之外的“短小灵”微专业包括:创意传播、关键软件安全保障技术、公益慈善、全球胜任力(国际组织人才培养)、数字贸易与管理、家庭教育、数据驱动教学等。
根据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“双千”计划的通知》及其发布的急需紧缺专业名录,华东师范大学基于前期布局,上月推出新一批14个微专业,结合前期建设一共有了28个微专业。其中,徐苏婷这样的2025届“微专业”毕业生就有50人,毕业去向落实率已达94%。
练秋湖畔小火车。徐瑞哲 摄
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届生,徐苏婷选修的“创意传播”微专业融合了传播学、市场营销、创意设计等多元学科,促成了她从传统文科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型。“微专业既是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证明,也直接提升了我的策划、宣传等实务技能,为现在的文秘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”她表示,系统的跨学科训练让自己敢于突破边界,积极参与全国双创大赛等活动,在实战中拓宽就业视野。
华东师大这些微专业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,由具备成熟师资与管理经验的院系设计“小而精”的课程体系,制定招生条件、学分认定、退出机制等规范管理流程。新建设的微专业率先在本科生中进行试点,创新采用单独编班形式,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安排且不占双休日,课程与主修学分挂钩并可转化。在学制一两年内修满学分,学校颁发微专业证书,助其就业与留学。
各用人单位代表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微专业招生宣传动员会。(资料)
微专业多为校企共建,如徐苏婷修习的创意传播微专业,就联合校外顶尖科研机构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发前沿课程。此外还有跨校合作机制,如实用西班牙语与跨文化交际微专业,由华东师大外语学院与北京西班牙文化中心-塞万提斯学院联合打造,构建“语言+文化+实践”三维体系。徐苏婷同专业的同学周扬,选择了德语通识课微专业学习。这位中文人转向国际化策展,深入了解德语区艺术文化资源,现已成为新南威尔士大学策展与文化产业专业的准研究生。
目前,全校已立项8个AI+微专业:AI+数学,AI+传播,AI+地理,AI+美术,AI+金融,AI+磁共振,AI+商学,AI+药学。对周扬这样的升学深造学生而言,微专业通过“AI+数学”“AI+地理”等交叉课程构建跨学科知识框架,弥补主修专业单一性,提升了学生申请国内外顶尖高校的竞争力。对直接就业学生而言,微专业精准补足产业急需技能,如数字贸易与管理微专业赋予非商科学生跨境电商运营能力,家庭教育微专业证书则成为社区教育机构认可的职业资质。
练秋湖C区中央站。徐瑞哲 摄
如今,传统文科背景的徐苏婷就实现“技能1+1”,用亲身经历证明了跨学科能力对职业发展的多重助力,也折射出在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,兼具文化底蕴、传播思维与执行力的新生代员工正展现出独特的职场适应力。
【新闻链接】部分微专业
软件工程关键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
智能算法与大数据分析
空间治理与城市更新
空间运营与数据科学
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
AI+磁共振、AI+药学、AI+商学………
数学资优教育、数学优师教育、汉语国际教育
德语通识课、实用俄语、实用西班牙语与跨文化交际配资公司最靠谱三个平台
天元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